,中国人民银行开展1050亿元公开市场逆回购操作和5000亿元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利率维持不变。,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为:1年期LPR为3.45%,与前值持平2024十大股票配资平台,而5年期以上LPR为3.95%,下调25BP。LPR非对称性下调较为少见,5年期以上下调幅度亦创2019年LPR改革以来之最。本次降息操作是在积极的货币政策取向下,基于内部经济基本面表现、银行息差压力、房地产市场运行态势、防范资金空转和套利的诉求以及外部汇率和中外利差条件下的应有之义,体现了中央强化宏观政策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持续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的信心和魄力。
本次降息具有特殊性
我国利率体系主要为中国人民银行通过货币政策工具调节银行体系流动性,释放政策利率调控信号,引导市场基准利率以政策利率为中枢运行,并通过银行体系传导至贷款利率,形成市场化的利率形成和传导机制,调节资金供求和资源配置,实现货币政策目标。近年来中国人民银行降息操作规律性较强,基本采用调整逆回购利率— MLF利率— LPR报价的系列操作。
本次降息操作特殊性之一在于MLF按兵不动而LPR报价下调。2020年以来,LPR报价单独调降仅出现两次,分别为2021年12月1年期LPR单独下调,以及2022年5月5年期以上LPR单独下调。逆回购、MLF是人民银行针对不同期限和不同目标的利率政策工具,LPR是银行基于对经营和市场的预期对MLF加点形成的报价,近年来基本一致的调整幅度使得长短期限政策利率导向一致,稳定了微观主体的利率环境,故债市呈现波动率有所下降、10年期和1年期利差相对稳定的状态。但本次非对称性调整并未明显超出市场预期,1月国新办发布会上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的发言已有征兆。一方面,强调货币政策操作空间要兼顾内外均衡,且在政策协调上形成合力,在1月美国通胀数据超预期环比回升、美联储货币政策转向时点预期延后的背景下,人民币汇率不确定性仍大,且内部环境方面我国1月社融、信贷数据表现亮丽,财政发力节奏平稳,当下调降MLF的必要性不高,而另一方面,明确提出存款利率下调、降准等操作都有助于推动LPR下行,暗示了非同步调降的可能性。
特殊性之二在于LPR非对称性下调且下调幅度超出预期。5年期以上LPR共调整8次,此前最高下调幅度为15BP,仅2022年5月为单独下调,本次下调25BP创LPR机制设立以来之最。5年期以上LPR是贷款利率的锚定,剑指活跃房地产市场。虽然春节前一线城市限购政策进一步优化,但春节期间房地产市场销售仍偏弱,根据CRIC的数据,44个重点城市春节期间成交量较2023年同期下降40%、较2022年同期下降82%,核心一二线城市热度下降,三四线返乡置业表现平平,在此背景下,需求端政策进一步发力,助力房地产市场筑底。本次调降后,LPR期限利差显著压缩,5年期以上与1年期利差由2020年2月的70BP收缩至目前的50BP,一定程度体现了中国人民银行对利率曲线的管理。
降息后的历史规律
回顾2019年以来不同降息操作下的债市运行,一是LPR下调特别是5年期以上LPR下调通常对应着期债阶段性高点,这是因为中国人民银行降息操作连续进行概率小,“利多出尽”使得止盈压力突出,且LPR下调意味着宽信用导向强化,随着信贷需求向好修复,对债市形成一定利空;二是在回调行情中,利率曲线形态出现熊陡亦可能出现熊平,主要取决于财政端发力节奏对资金面的影响以及经济基本面的边际变化。
后市展望
本轮期债持续走强受益于流动性宽松预期、基本面长周期逻辑强化和机构配置三大驱动。从1月国新办发布会中国人民银行行长的发言和2月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2023年四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来看,货币政策年内操作空间仍大,积极的货币政策取向保持不变,但节奏上取决于经济基本面变化、财政发力等新的触发因素。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关于降低存款利率的表述亦强化了市场对“贷款利率下调—息差验收—存款利率下调—息差压力缓和—降息空间打开”的预期,存款利率下调成为下个博弈点,流动性继续宽松的预期持续。基本面定价已相对充分,密切关注3月增量政策信号及其对市场风险情绪的影响。机构行为方面,短期止盈压力、恐高压力可能导致机构配置脚步放缓。
表为2019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降息操作
综上所述,期债整体走强方向不改但空间有限,短期受止盈压力和权益市场超跌反弹影响,债市交易逻辑将围绕政策节奏及预期差展开。若今年的经济目标设定及政策力度中性偏积极,则二季度期债市场就呈慢牛格局,但若出现超预期的财政发力点,则债市就面临回调。具体操作上,结合各期限合约性价比及交易拥挤度,考虑到30年期国债已经对长周期基本面及流动性宽松预期进行了充分交易,且期限利差显著收缩,建议将30年期国债期货仓位适当向10年期转移2024十大股票配资平台,或关注做多30年期及10年期期限利差的机会。(作者单位:广州期货)